首页 > 跨考考研这个机构怎么样 > 2005南京大学中国近现代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2005南京大学四川)

2005南京大学中国近现代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2005南京大学四川)

2024-04-29 作者:gong2022




2005南京大学中国近现代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名词解释
1.《四洲志》
近代中国第一部相对完整、系统的世界地理志书,共一卷,清末林则徐主持编译。1893年林则徐在广州查禁鸦片期间积极探求世界形势,加强对世界各国的了解,派人收集、翻译外文资料,以备参考。《世界地理大全》是英人慕瑞所著,1836年在伦敦出版。林则徐组织幕僚将此书全文译出,加以润色而成《四洲志》。该书简要叙述了世界五大洲三十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政情,是当时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世界地理志。后魏源受林则徐所嘱,以此书为蓝本,编著成《海国图志》。在林则徐和该书的影响下,后来中国出现了一批研究外国史地的著作。此书在近代史上具有开风气之先的作用,而作者林则徐也因此被后人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上海租界
近代外国人在中国最早建立的租界。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侵略者大量掠夺中国的领土和主权。1843年,根据中英《南京条约》,上海被辟为商埠。1845年,英国驻上海第一任领事巴富尔强迫苏松太道宫慕久擅自签订《上海租地章程》,率先强辟洋泾浜北侧为“英租界”。1848年,美国强辟虹口一带为“美租界”,次年法国强辟县城北侧为“法租界”。1854年英法美在上海租界区内设立巡捕和征税,建立工部局,实行完全独立于中国行政系统和法律制度之外的殖民统治,租界俨然 成为中国的“国中之国”。1863年英美两租界合并为“公共租界”,此后又不断强行扩大租界范围,面积更大,殖民统治性也更强。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根据1943年中美英 在重庆签订的协定,以及法国政府的表示,租界才正式收回。
3.乡官制
乡官制是太平天国政权重要的基层组织制度,是以乡官来执行朝廷税收等事物的制度。太平天国的乡官制度源于1853年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军在其已占领的广大乡村地区举荐乡官、建立乡官制的依据。按照太平军的编制,把广大居民组织起来,每五家设一伍长,五伍长设一两司马,四两司马设一卒长,五卒长设 一旅帅,五旅帅设一师帅,五师帅设一军帅,一军共12500家。军帅以下的各级官吏,一般由当地人推举,或由上级官员委派,称为乡官。太平天国乡官的职责是,平时管理 乡政,战时则为军官率民出战。可见,乡官制是一种寓兵于民、军政合一的制度。自1853年至1864年,乡官制在太平天国历史上实行11年之久,具有地域上的广泛性与时间上的持久性,对太平天国政权产生了重大影响。
4.军国民教育会
清末中国留日学生组织的革命团体。1903年拒俄义勇队被日本政府强行解散后,留日学生秦毓鎏、黄兴等即将义勇队改组为军国民教育会。宗旨为“养成尚武精神,实行民族主义”,提出鼓吹、起义和暗杀三种方法进行革命活动。军国民教育会初成立时,会员共计有200余人(一说为190人),多数为华南、华中、沿海地区的留日学生。主要活动为学习射击、学造炸弹、进行革命宣传、策动起义等,该会成立后,即分派会员回国 展开反清革命渗透活动。清政府得讯后,密令地方官吏对回国留日学生进行镇压,这更激起了知识分子投入反清斗争。同年,上海爱国学社也组成军国民教育会。军国民教育会一直保持到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对近代中国的国民革命起了一定作用。
5.中共一大
即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出席会议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推举的12名代表和陈独秀的代表包惠僧,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科尔斯基列席了会议。大会讨论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党的基本任务、党的组织原则等问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的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消灭阶级差别;确定党内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大会还确定党成立 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大会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关——中央局,陈独秀任书记,李达任宣传主任,张国焘任组织主任。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6.《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对湖南农民运动所作的调查报告。1927年,随着大革命胜利进军,农民运动迅速高涨。这种状况,遭到国民党右派和地主豪绅的诋毁和破坏,也遭到党内部分人的怀疑和责难。为回击党内外对农民运动的责难,1927年1、2月间,中共 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毛泽东,回到当时农民运动发展最为迅猛的湖南考察。毛泽东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写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报告驳斥了党内外怀疑和指责农民运动的论调,总结了湖南农民运动的经验,提出了解决农民问题的理论和政策。主要内容是:第一,充分估计了农民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作用。第二,明确指出在农村建立革命政权和农民武装的必要性;第三,科学分析了农民的各个阶层;第四,着重宣传了放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革命思想。该文继《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之后,进一步解决了无产阶级正确对待农民这个最主要同盟军的重大原则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工农联盟的理论,成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农民革命的纲领性文献。
7.南京大屠杀
抗战时期日本屠杀中国人民的暴行之一。1937至1945年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沦陷后,日军在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长谷寿夫的指挥下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数月的大规模屠杀。其中日军战争罪行包括抢掠、强奸、对大量平民及战俘进行屠杀等。据统计,南京被害人总数达30万以上。南京大屠杀充分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极端疯狂性和野蛮性。抗战胜利后,松井石根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处以绞刑,谷寿夫被引渡给中国政府处死。南京大屠杀是日军侵华的重要罪行之一,是日本侵华史上的重要事件,时至今日仍然是影响中日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8.重庆谈判
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进行的和平谈判。谈判从1945年8月29日开始,至10月10日结束。通过谈判,国共双方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在重庆期间,毛泽东就和平建国等问题直接同蒋介石进行多次商谈。有关问题的具体谈判主要在中共代表周恩来、王若飞和国民党政府代表王世杰、张群等之间进行。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并予以发表。《纪要》就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政治民主化、国民大会、党派合作、军队国家化、解放区地方政府等12个问题阐明了国共双方的见解。但在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问题以及接受日军投降等问题上双方仍存在着尖锐的分歧。
二、简答题
1.简述近代中国外交制度的演变。
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开启了中国社会由传统向近代的重要转型。就中国外交史而言,近代中国外交制度也经历了一个较长演变过程。
鸦片战争前,清朝并无办理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涉外事务由礼部和理藩院兼理。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先是派出“钦差大臣”处理有关对外交涉事宜,后来又设置了一个专门与洋人打交道的“五口通商大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861年中国近代第一个以办理外交为主的机构——总理衙门成立。总理衙门设立之初,执掌外交大权,在清政府中央机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01年,根据《辛丑条约》,外务部成立,其职掌与总理衙门同。外务部较总理衙门更为完备和正规,列六部之首,足以表明外交机构在清朝中央政府地位的提升。1911年清政府实行责任内阁制,外务部成为内阁中的一个部,原外务部职官名称取消,设大臣和副大臣主持部务。
1911年10月,清王朝灭亡。次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设外交部,其职掌是: 管理外国交涉,及关于外人事务并在外侨民事,保护在外商业,监督外交官及领事。1912年,陆征祥任外交总长。陆上任伊始,就按照西方国家外交部的模式来改组外交部。新的外交部在职掌、内部组织等方面大体上与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部相同。在外交部驻外机构的改革方面,驻外使馆和领事馆改为专业机构,从事外交的人员为职业外交官。这样,中国首次出现了较完善正规的外交机构。此后,北洋政府的外交部大体上相因于此。1928年10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新的国民政府实行五院制,外交部成为五院之一的行政院的一个部,这时的外交部已成为一个新型的、现代的外交机构了。
总之,近代中国外交制度的演变,一方面反映了中国逐渐由一个主权国家变成由列强任意宰割的半殖民地国家的历史进程,另一方面也展示了中国开始从封建保守中走出来,在借鉴和吸收西方先进文化的过程中,逐渐走上了一条坎坷的近代化道路。
2.简述1938年10月前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三次会战。
抗战开始后,国民党政府在正面战场上组织了三次大规模的会战。
(1)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开始中国和日本侵略军在上海展开的达3个月的大会战,又称“八·一三上海抗战”或“八·一三”事变。因战争在上海及周围地区进行,又称“淞沪会战”或“淞沪抗战”。中国在冯玉祥为司令长官的第三战区指挥下,分三面御敌。10月底,日本编组华中派遣军,取代上海派遣军进行淞沪作战。中国军队腹背受敌,被迫全线撤退。12日,上海失陷。中国军队给敌人沉重打击,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计划,但上海的失陷对中国战局很不利。
(2)山西忻口会战。1937年8月中国军队和日本侵略军在山西进行的大会战。日本为南夺上海、北占太原,确保平汉路、津浦路沿线,从而迫使中国屈服,在上海作战期间,下令华北日军进攻太原。10月13日,日军进攻忻口。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宫卫立煌指挥6个集团军,分三个兵团抗击敌军,激战半个月,第九军军长郝梦龄等殉国。当忻口会战相持时,河北日军攻陷娘子关,直逼太原。11月1日,防守忻口的中国军队撤退。8日,太原失陷。
(3)徐州会战。1937年12月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地域上展开的大会战。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打通津浦路,连接南北战场,进窥武汉,决定夺取徐州战。中国当局采取利用优势兵力进行运动战、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1938年23日,台儿庄战斗开始,守军池峰城部浴血固守,吸引了日军主力。4月6日,中国全线反攻,取得台儿庄大捷,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一次最大胜利。5月中旬,日军包围了徐州,想围歼中国军队主力。中国军队被迫撤退。19日,徐州失陷。
三、论述题(90分)
1.评清末保路运动。(20分)
清末保路运动也称作“铁路风潮”,是广东、湖南、湖北、四川等省的人民反对清政府将民办的川汉、粤汉铁路出卖给帝国主义的群众运动,是辛亥革命前夕中国人民为收回铁路权益进行的斗争。
帝国主义为了进一步控制中国和掠夺财富,19世纪末以来,开始进行铁路投资,争夺铁路修筑权。这些铁路一般都附有苛刻的政治经济条件,铁路修到什么地方,帝国主义的侵略就延伸到么地方。1898年,美国夺取了粵汉、川汉两路的修筑权。后经过广东、四川、湖南、湖北四省人民和绅商的斗争,才收回自办。清政府允许四省自筹股金筑路。广东的资金是商股,其他三省除商股外,还有通过摊派附加捐税集起来的民股。这样,路权除政治意义外,也和广大群众的经济利害直接相关。1911年,清政府突然宣布“铁路干线国有”政策,将两条铁路再出卖给帝国主义,这激起了四省人民的坚决反对,形成了声势浩大的保路运动。湖南、广东、湖北等省商民群起抗争,反抗清政府的“铁路国有”政策。留日学生和海外华侨也积极声援。四川的保路运动尤为激烈,川汉铁路股东在成都开会,成立“四川保路同志会”,后形成全省人民的反清大起义。清政府获知四川各地同志军起义的消息后,急忙调派湖北新军入川镇压,还从湖南、广东、陕西、甘肃、云南 等省派兵前往四川增援。但是,湖北新军被调入川,造成了武汉空虚,给武汉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直接促成了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爆发。
声势浩大、规模壮阔的保路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斗志,直接导致了辛亥革命的总爆发,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2.从天津教案看近代中国反洋教运动。(25分)
鸦片战争后基督教依靠不平等条约和大炮的保护,先后向中国派遣大量传教士。他们在传教的同时,有的致力于传播西学、兴办文教事业,但有的也干涉词讼、攘夺中国利权。基督教深入到农村广建教堂后,与农村教会的冲突日益激烈,屡屡发生教案问题。
1870年,爆发了天津教案。因天津居民怀疑法国天主教堂迷拐幼孩,数千人前往教堂抗议。法国领事丰大业在争执中开枪打死一名中国人,群众怒不可遏,当场将他打死,并放火烧毁教堂等处房屋,杀死外国教士等20余人。事后,法、英、美、俄等国联合向清政府提出抗议,并派军舰示威。曾国藩和李鸿章在各方压力下,以杀害群众16人、充军25人,并赔款、道歉结案。
天津教案是一次典型的反洋教事件。群众由于无知,误认为教堂迷拐幼孩,进而引发骚乱。深层次分析其原因,可以发现,文化上的冲突是非常明显的。基督教为典型的一神教,禁止崇拜除上帝之外的任何偶像,而传统中华文化中敬天拜祖、礼拜孔子却是天经地义的,这就导致了广大国人对基督教产生了深深的抵触心理。其次,由于基督教享有特权,遇到争讼时,民众往往无法胜诉,所以,他们更加产生了仇恨心理。
所以,反洋教运动有很大的合理成分,具有反对强权的性质。然而,也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他们为了反洋教,甚至也反对一切外洋事物,也对无辜人员痛下杀手。
3、试述“改组派”的主要活动。(20分)
“改组派”是南京国民政府初期,政府内部的主要反对派。全称“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世人称为“国民党改组派”,简称“改组派”。
1927年“四一二”政变与“七一五”政变后,国民党内各派之间的权利争夺更加激烈,其中以蒋介石集团与汪精卫集团的矛盾最为尖锐。1928年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后,汪精卫集团在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斗争中遭到失败。同年5、6月,陈公博、顾孟余在上海创办《革命评论》、《前进》杂志,以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为号召,声称要改组国民党。随后在上海成立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总部,奉汪精卫为领袖,以陈公博为总负责人,企图通过改组国民党,与蒋介石争夺权力。改组派成立后,首先发动了反对蒋介石包办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攻势,接着又策动张发奎和唐生智、石友三起兵讨蒋,但均告失败。改组派的刊物《民意》等,还曾代表东南沿海的民族资产阶级发出反对政府增加捐税的呼声,指责国民政府执行的政策不是“民生主义”,而是“民死主义”。
改组派的活动,遭到蒋介石的严厉镇压。改组派的刊物《革命评论》等相继被查封,设在上海的改组派领导机关被封闭,南京改组派多人被捕或遭暗杀。这样,改组派在各地的基层活动全部陷于停顿。此后,主要是一些上层分子利用改组派这块招牌,同蒋介石进行争权夺利的活动。为了策应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人的联合反蒋战争,1930年8、9月间,汪精卫在北平主持召开了国民党中央党部扩大会议,宣布成立新的国民政府,后因军事失败而瓦解。此后,改组派作为一个政治组织,于1931年初被汪精卫宣布解散。但作为政治派别,改组派仍参加了同年5月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非常会议,与南京国民政府对立。直到“九一八”事变后蒋汪再次合作,改组派才彻底瓦解。改组派是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影响较大的一个政治反对派,在削弱蒋介石集团的统治力量方面起了某些作用。
4.试述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原因及意义。(25分)
(一)过程。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参加会议的代表共 38人,其中国民党代表8名,共产党代表7名,民盟代表9名,无党派代表9名,中国青年党代表5名。会议通过了《政府组织案》《国民大会案》《和平建国纲领》《军事问题案》《宪法草案》等五项决议,于1月31日闭幕。政治协商会议的中心议题和斗争焦点是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问题。
(二)内容。
(1)在政治民主化方面,会议通过的《和平建国纲领》作为政府的施政纲领。纲领确定建设统一、自由、民主的新中国,规定改组国民党一党政府。《宪法草案》规定立法院为相当于议会之国家立法机关,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行政院为最高行政机关,并对立法院负责;立法院对行政院全体不信任时,行政院或辞职或提请总统解散立法院。《宪法草案》还规定了中央与地方分权的原则,规定省为地方自治的最局单位。
(2)在军队问题上,会议经过讨论确定了军党分立、军民分治的整军原则和以政治军的办法,并决定由军事三人小组商定中共军队的整编办法并进行整编,同时按照国民党政府军令部的计划整编国民党军队。
(3)政协协议很快被国民党撕毁,使这次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的机会成为泡影。
(三)意义。
历史意义:历时22天的政协会议,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和各民主党派的合作与斗争,终于迫使蒋介石签订了《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和平建国纲领》、《关于国民大会的协议》、《关于宪章问题的协议》、《关于军事问题的协议》等五项协议。这些协议虽然还不是中国共产党所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纲领,但它否定了国民党的一党专政的独裁政治制度,否定了国民党的反人民的内战政策,迫使国民党承认党派存在的合法性和各党派的平等地位,确定了民主改革的总方向。所有这些,都是符合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的愿望,代表当时人民利益的,是人民民主势力的胜利。通过会议,共产党在政治上占了主动权,蒋介石国民政府如果违背协议发动内战,就将在政治上陷入被动地位。
2005南京大学中国近现代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名词解释
1.《四洲志》
近代中国第一部相对完整、系统的世界地理志书,共一卷,清末林则徐主持编译。1893年林则徐在广州查禁鸦片期间积极探求世界形势,加强对世界各国的了解,派人收集、翻译外文资料,以备参考。《世界地理大全》是英人慕瑞所著,1836年在伦敦出版。林则徐组织幕僚将此书全文译出,加以润色而成《四洲志》。该书简要叙述了世界五大洲三十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政情,是当时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世界地理志。后魏源受林则徐所嘱,以此书为蓝本,编著成《海国图志》。在林则徐和该书的影响下,后来中国出现了一批研究外国史地的著作。此书在近代史上具有开风气之先的作用,而作者林则徐也因此被后人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上海租界
近代外国人在中国最早建立的租界。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侵略者大量掠夺中国的领土和主权。1843年,根据中英《南京条约》,上海被辟为商埠。1845年,英国驻上海第一任领事巴富尔强迫苏松太道宫慕久擅自签订《上海租地章程》,率先强辟洋泾浜北侧为“英租界”。1848年,美国强辟虹口一带为“美租界”,次年法国强辟县城北侧为“法租界”。1854年英法美在上海租界区内设立巡捕和征税,建立工部局,实行完全独立于中国行政系统和法律制度之外的殖民统治,租界俨然 成为中国的“国中之国”。1863年英美两租界合并为“公共租界”,此后又不断强行扩大租界范围,面积更大,殖民统治性也更强。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根据1943年中美英 在重庆签订的协定,以及法国政府的表示,租界才正式收回。
3.乡官制
乡官制是太平天国政权重要的基层组织制度,是以乡官来执行朝廷税收等事物的制度。太平天国的乡官制度源于1853年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军在其已占领的广大乡村地区举荐乡官、建立乡官制的依据。按照太平军的编制,把广大居民组织起来,每五家设一伍长,五伍长设一两司马,四两司马设一卒长,五卒长设 一旅帅,五旅帅设一师帅,五师帅设一军帅,一军共12500家。军帅以下的各级官吏,一般由当地人推举,或由上级官员委派,称为乡官。太平天国乡官的职责是,平时管理 乡政,战时则为军官率民出战。可见,乡官制是一种寓兵于民、军政合一的制度。自1853年至1864年,乡官制在太平天国历史上实行11年之久,具有地域上的广泛性与时间上的持久性,对太平天国政权产生了重大影响。
4.军国民教育会
清末中国留日学生组织的革命团体。1903年拒俄义勇队被日本政府强行解散后,留日学生秦毓鎏、黄兴等即将义勇队改组为军国民教育会。宗旨为“养成尚武精神,实行民族主义”,提出鼓吹、起义和暗杀三种方法进行革命活动。军国民教育会初成立时,会员共计有200余人(一说为190人),多数为华南、华中、沿海地区的留日学生。主要活动为学习射击、学造炸弹、进行革命宣传、策动起义等,该会成立后,即分派会员回国 展开反清革命渗透活动。清政府得讯后,密令地方官吏对回国留日学生进行镇压,这更激起了知识分子投入反清斗争。同年,上海爱国学社也组成军国民教育会。军国民教育会一直保持到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对近代中国的国民革命起了一定作用。
5.中共一大
即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出席会议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推举的12名代表和陈独秀的代表包惠僧,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科尔斯基列席了会议。大会讨论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党的基本任务、党的组织原则等问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的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消灭阶级差别;确定党内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大会还确定党成立 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大会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关——中央局,陈独秀任书记,李达任宣传主任,张国焘任组织主任。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6.《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对湖南农民运动所作的调查报告。1927年,随着大革命胜利进军,农民运动迅速高涨。这种状况,遭到国民党右派和地主豪绅的诋毁和破坏,也遭到党内部分人的怀疑和责难。为回击党内外对农民运动的责难,1927年1、2月间,中共 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毛泽东,回到当时农民运动发展最为迅猛的湖南考察。毛泽东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写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报告驳斥了党内外怀疑和指责农民运动的论调,总结了湖南农民运动的经验,提出了解决农民问题的理论和政策。主要内容是:第一,充分估计了农民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作用。第二,明确指出在农村建立革命政权和农民武装的必要性;第三,科学分析了农民的各个阶层;第四,着重宣传了放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革命思想。该文继《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之后,进一步解决了无产阶级正确对待农民这个最主要同盟军的重大原则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工农联盟的理论,成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农民革命的纲领性文献。
7.南京大屠杀
抗战时期日本屠杀中国人民的暴行之一。1937至1945年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沦陷后,日军在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长谷寿夫的指挥下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数月的大规模屠杀。其中日军战争罪行包括抢掠、强奸、对大量平民及战俘进行屠杀等。据统计,南京被害人总数达30万以上。南京大屠杀充分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极端疯狂性和野蛮性。抗战胜利后,松井石根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处以绞刑,谷寿夫被引渡给中国政府处死。南京大屠杀是日军侵华的重要罪行之一,是日本侵华史上的重要事件,时至今日仍然是影响中日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8.重庆谈判
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进行的和平谈判。谈判从1945年8月29日开始,至10月10日结束。通过谈判,国共双方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在重庆期间,毛泽东就和平建国等问题直接同蒋介石进行多次商谈。有关问题的具体谈判主要在中共代表周恩来、王若飞和国民党政府代表王世杰、张群等之间进行。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并予以发表。《纪要》就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政治民主化、国民大会、党派合作、军队国家化、解放区地方政府等12个问题阐明了国共双方的见解。但在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问题以及接受日军投降等问题上双方仍存在着尖锐的分歧。
二、简答题
1.简述近代中国外交制度的演变。
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开启了中国社会由传统向近代的重要转型。就中国外交史而言,近代中国外交制度也经历了一个较长演变过程。
鸦片战争前,清朝并无办理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涉外事务由礼部和理藩院兼理。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先是派出“钦差大臣”处理有关对外交涉事宜,后来又设置了一个专门与洋人打交道的“五口通商大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861年中国近代第一个以办理外交为主的机构——总理衙门成立。总理衙门设立之初,执掌外交大权,在清政府中央机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01年,根据《辛丑条约》,外务部成立,其职掌与总理衙门同。外务部较总理衙门更为完备和正规,列六部之首,足以表明外交机构在清朝中央政府地位的提升。1911年清政府实行责任内阁制,外务部成为内阁中的一个部,原外务部职官名称取消,设大臣和副大臣主持部务。
1911年10月,清王朝灭亡。次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设外交部,其职掌是: 管理外国交涉,及关于外人事务并在外侨民事,保护在外商业,监督外交官及领事。1912年,陆征祥任外交总长。陆上任伊始,就按照西方国家外交部的模式来改组外交部。新的外交部在职掌、内部组织等方面大体上与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部相同。在外交部驻外机构的改革方面,驻外使馆和领事馆改为专业机构,从事外交的人员为职业外交官。这样,中国首次出现了较完善正规的外交机构。此后,北洋政府的外交部大体上相因于此。1928年10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新的国民政府实行五院制,外交部成为五院之一的行政院的一个部,这时的外交部已成为一个新型的、现代的外交机构了。
总之,近代中国外交制度的演变,一方面反映了中国逐渐由一个主权国家变成由列强任意宰割的半殖民地国家的历史进程,另一方面也展示了中国开始从封建保守中走出来,在借鉴和吸收西方先进文化的过程中,逐渐走上了一条坎坷的近代化道路。
2.简述1938年10月前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三次会战。
抗战开始后,国民党政府在正面战场上组织了三次大规模的会战。
(1)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开始中国和日本侵略军在上海展开的达3个月的大会战,又称“八·一三上海抗战”或“八·一三”事变。因战争在上海及周围地区进行,又称“淞沪会战”或“淞沪抗战”。中国在冯玉祥为司令长官的第三战区指挥下,分三面御敌。10月底,日本编组华中派遣军,取代上海派遣军进行淞沪作战。中国军队腹背受敌,被迫全线撤退。12日,上海失陷。中国军队给敌人沉重打击,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计划,但上海的失陷对中国战局很不利。
(2)山西忻口会战。1937年8月中国军队和日本侵略军在山西进行的大会战。日本为南夺上海、北占太原,确保平汉路、津浦路沿线,从而迫使中国屈服,在上海作战期间,下令华北日军进攻太原。10月13日,日军进攻忻口。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宫卫立煌指挥6个集团军,分三个兵团抗击敌军,激战半个月,第九军军长郝梦龄等殉国。当忻口会战相持时,河北日军攻陷娘子关,直逼太原。11月1日,防守忻口的中国军队撤退。8日,太原失陷。
(3)徐州会战。1937年12月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地域上展开的大会战。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打通津浦路,连接南北战场,进窥武汉,决定夺取徐州战。中国当局采取利用优势兵力进行运动战、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1938年23日,台儿庄战斗开始,守军池峰城部浴血固守,吸引了日军主力。4月6日,中国全线反攻,取得台儿庄大捷,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一次最大胜利。5月中旬,日军包围了徐州,想围歼中国军队主力。中国军队被迫撤退。19日,徐州失陷。
三、论述题(90分)
1.评清末保路运动。(20分)
清末保路运动也称作“铁路风潮”,是广东、湖南、湖北、四川等省的人民反对清政府将民办的川汉、粤汉铁路出卖给帝国主义的群众运动,是辛亥革命前夕中国人民为收回铁路权益进行的斗争。
帝国主义为了进一步控制中国和掠夺财富,19世纪末以来,开始进行铁路投资,争夺铁路修筑权。这些铁路一般都附有苛刻的政治经济条件,铁路修到什么地方,帝国主义的侵略就延伸到么地方。1898年,美国夺取了粵汉、川汉两路的修筑权。后经过广东、四川、湖南、湖北四省人民和绅商的斗争,才收回自办。清政府允许四省自筹股金筑路。广东的资金是商股,其他三省除商股外,还有通过摊派附加捐税集起来的民股。这样,路权除政治意义外,也和广大群众的经济利害直接相关。1911年,清政府突然宣布“铁路干线国有”政策,将两条铁路再出卖给帝国主义,这激起了四省人民的坚决反对,形成了声势浩大的保路运动。湖南、广东、湖北等省商民群起抗争,反抗清政府的“铁路国有”政策。留日学生和海外华侨也积极声援。四川的保路运动尤为激烈,川汉铁路股东在成都开会,成立“四川保路同志会”,后形成全省人民的反清大起义。清政府获知四川各地同志军起义的消息后,急忙调派湖北新军入川镇压,还从湖南、广东、陕西、甘肃、云南 等省派兵前往四川增援。但是,湖北新军被调入川,造成了武汉空虚,给武汉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直接促成了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爆发。
声势浩大、规模壮阔的保路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斗志,直接导致了辛亥革命的总爆发,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2.从天津教案看近代中国反洋教运动。(25分)
鸦片战争后基督教依靠不平等条约和大炮的保护,先后向中国派遣大量传教士。他们在传教的同时,有的致力于传播西学、兴办文教事业,但有的也干涉词讼、攘夺中国利权。基督教深入到农村广建教堂后,与农村教会的冲突日益激烈,屡屡发生教案问题。
1870年,爆发了天津教案。因天津居民怀疑法国天主教堂迷拐幼孩,数千人前往教堂抗议。法国领事丰大业在争执中开枪打死一名中国人,群众怒不可遏,当场将他打死,并放火烧毁教堂等处房屋,杀死外国教士等20余人。事后,法、英、美、俄等国联合向清政府提出抗议,并派军舰示威。曾国藩和李鸿章在各方压力下,以杀害群众16人、充军25人,并赔款、道歉结案。
天津教案是一次典型的反洋教事件。群众由于无知,误认为教堂迷拐幼孩,进而引发骚乱。深层次分析其原因,可以发现,文化上的冲突是非常明显的。基督教为典型的一神教,禁止崇拜除上帝之外的任何偶像,而传统中华文化中敬天拜祖、礼拜孔子却是天经地义的,这就导致了广大国人对基督教产生了深深的抵触心理。其次,由于基督教享有特权,遇到争讼时,民众往往无法胜诉,所以,他们更加产生了仇恨心理。
所以,反洋教运动有很大的合理成分,具有反对强权的性质。然而,也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他们为了反洋教,甚至也反对一切外洋事物,也对无辜人员痛下杀手。
3、试述“改组派”的主要活动。(20分)
“改组派”是南京国民政府初期,政府内部的主要反对派。全称“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世人称为“国民党改组派

”,简称“改组派”。
1927年“四一二”政变与“七一五”政变后,国民党内各派之间的权利争夺更加激烈,其中以蒋介石集团与汪精卫集团的矛盾最为尖锐。1928年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后,汪精卫集团在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斗争中遭到失败。同年5、6月,陈公博、顾孟余在上海创办《革命评论》、《前进》杂志,以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为号召,声称要改组国民党。随后在上海成立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总部,奉汪精卫为领袖,以陈公博为总负责人,企图通过改组国民党,与蒋介石争夺权力。改组派成立后,首先发动了反对蒋介石包办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攻势,接着又策动张发奎和唐生智、石友三起兵讨蒋,但均告失败。改组派的刊物《民意》等,还曾代表东南沿海的民族资产阶级发出反对政府增加捐税的呼声,指责国民政府执行的政策不是“民生主义”,而是“民死主义”。
改组派的活动,遭到蒋介石的严厉镇压。改组派的刊物《革命评论》等相继被查封,设在上海的改组派领导机关被封闭,南京改组派多人被捕或遭暗杀。这样,改组派在各地的基层活动全部陷于停顿。此后,主要是一些上层分子利用改组派这块招牌,同蒋介石进行争权夺利的活动。为了策应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人的联合反蒋战争,1930年8、9月间,汪精卫在北平主持召开了国民党中央党部扩大会议,宣布成立新的国民政府,后因军事失败而瓦解。此后,改组派作为一个政治组织,于1931年初被汪精卫宣布解散。但作为政治派别,改组派仍参加了同年5月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非常会议,与南京国民政府对立。直到“九一八”事变后蒋汪再次合作,改组派才彻底瓦解。改组派是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影响较大的一个政治反对派,在削弱蒋介石集团的统治力量方面起了某些作用。
4.试述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原因及意义。(25分)
(一)过程。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参加会议的代表共 38人,其中国民党代表8名,共产党代表7名,民盟代表9名,无党派代表9名,中国青年党代表5名。会议通过了《政府组织案》《国民大会案》《和平建国纲领》《军事问题案》《宪法草案》等五项决议,于1月31日闭幕。政治协商会议的中心议题和斗争焦点是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问题。
(二)内容。
(1)在政治民主化方面,会议通过的《和平建国纲领》作为政府的施政纲领。纲领确定建设统一、自由、民主的新中国,规定改组国民党一党政府。《宪法草案》规定立法院为相当于议会之国家立法机关,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行政院为最高行政机关,并对立法院负责;立法院对行政院全体不信任时,行政院或辞职或提请总统解散立法院。《宪法草案》还规定了中央与地方分权的原则,规定省为地方自治的最局单位。
(2)在军队问题上,会议经过讨论确定了军党分立、军民分治的整军原则和以政治军的办法,并决定由军事三人小组商定中共军队的整编办法并进行整编,同时按照国民党政府军令部的计划整编国民党军队。
(3)政协协议很快被国民党撕毁,使这次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的机会成为泡影。
(三)意义。
历史意义:历时22天的政协会议,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和各民主党派的合作与斗争,终于迫使蒋介石签订了《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和平建国纲领》、《关于国民大会的协议》、《关于宪章问题的协议》、《关于军事问题的协议》等五项协议。这些协议虽然还不是中国共产党所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纲领,但它否定了国民党的一党专政的独裁政治制度,否定了国民党的反人民的内战政策,迫使国民党承认党派存在的合法性和各党派的平等地位,确定了民主改革的总方向。所有这些,都是符合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的愿望,代表当时人民利益的,是人民民主势力的胜利。通过会议,共产党在政治上占了主动权,蒋介石国民政府如果违背协议发动内战,就将在政治上陷入被动地位。


Copyright © 跨考考研 - 跨考考研这个机构怎么样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京ICP备18012533号-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