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考考研机构 > 经历3次考研,进入北大后他无私地帮助更多考生

经历3次考研,进入北大后他无私地帮助更多考生

2022-07-11 作者:gong2022




北大考研班

- 职 业 故 事 -

本来,二哥说服自己放弃考研的理由是“以工作为重心,而工作又挤占了太多时间”。心里对北大、对文学仍怀有憧憬的他,其实是以一种类似麻痹自己的心态而妥协。令他没想到的是,行长的出现与支持,否定了所有的借口,他没有理由停止学习。”

/ 1 /

2019年6月中旬,我决定报考某高校文学研究生,备考期间在寻觅资料时吃了不少亏。

某考研群里,自称已考上的群主每天会定点宣传自己的资料,这些资料全为电子版,售价却高达3000元。“我是以初试第一、复试第一的成绩上的岸,只要把我的资料吃全吃透北大考研班,绝对能考上。无效你就来找我,保证可以退款。”这位群主以私聊的方式劝说我。

尽管对此持怀疑的态度,我还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向对方提出想先看下资料的概况。群主熟练地发来一份pdf文档,里面用大部分的笔墨描述了自己的“励志”经历,最后一张附图则标注着各种资料的名称。

我看了一下,不禁有些好笑:不吃不喝要用好几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才能看完的资料,任谁吃透了想必都能考上。显然他并没有骗我。事实上,网上搜索到的考研群,大半与此类似。

后来,在浏览一些往届考生的经验帖时,我发现很多人都会推荐喜马拉雅的某位主播。我去上面搜索了一下,发现他专门做专业课知识点的讲解,录制的音频多达上百个,划分为专业课一、专业课二、名家作品讲解和自身经验讲解四个栏目。

他的作品内容几乎全是干货,而且讲解的方式也很生动,身为小白的我很快就被他讲的内容所吸引,并经常通过私信的方式向他请教与探讨一些问题,后来在他的邀请下我又进入了他所创建的qq群。

在他的要求下,群友都称他为“二哥”。这个群也和我以往所遇到的大不一样,浓厚的学术氛围让人耳目一新。

“二哥人特别好,”群里某位张姓学姐曾和我开玩笑,“不知道他有没有女朋友。”

/ 2 /

二哥目前就读于北大,是一名准研三的前辈。碰巧的是,他也是一名跨考生。本科金融工程专业的他成绩很好,足以保研,但他放弃了本专业,选择考文学。

当时他的家人和老师都大为不解,在他们眼中,这种做法纯属因小失大。但二哥态度很坚决,就是认定要考文学。由于他一向很有主见,父母也只好随他。

2015年,二哥第一次尝试考研。由于平时就博览群书,中外文学都有涉猎,这样的底子带给他某种“极度的自信甚至自负”,使他并没有把这次尝试放在心上。

第一次考研以失败告终,距复试分数线都有很大一段距离,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拿着一块小板砖就妄想突破这座庞然大物,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所有人都以为他会“迷途知返”,可他并没有就此收手,而是向北大这座庞然大物发起了二次进攻。

有人说他是面子上挂不住,也有人说他是真的为梦想而倔强,但涉及到原因他从来都是闭口不谈。或许,只有听完他所有的课才能对他略知一二。

北大考研班

音频里的名家作品讲解这一分栏里,有一位女性作家的比重占得较大,那就是曾经掀起过数次热潮的张爱玲。二哥的音色不细也不粗,有点像《武林外传》里的吕秀才,听他的讲解真的有种听说书的感觉。

可是,如果有人仔细分辨,就会发现他在提起张爱玲时,声音陡然变得很低沉,似在向人诉说一段往事。“张爱玲是一位奇女子,我希望大家可以喜欢上她。”某段音频的结尾,二哥这样说道,在声音消失的前一秒钟,似乎能听到微微的抽泣声。

其实张学姐戏言的“女朋友”真的存在过,而且对他的影响很大,甚至于张爱玲也只是她的影子,她才是二哥心中真正的“奇女子”。

2010年,还在上高中的二哥与女友小嫣相爱,是典型的理科生与文科生的结合。那时候的二哥并不喜爱文学,正是由于小嫣的影响他才爱上了文学,“一开始,文学更像是她的附属品。”他说。小嫣最喜欢的作家是张爱玲,这也是他喜欢张爱玲的由来。通过这些书籍接触到了更为广袤的精神世界,这种感觉对他来说很棒。

高考填报志愿时,小嫣希望他能和自己去同一所学校读文学。那一刻他犹豫了,现实和精神被他分得很清,他最终还是选择了金融专业。两人以分手收场,此后很久都没联系,后来再一次听到小嫣的消息是在大一,对方不幸死于一起交通事故。说到这儿,他有些失控,不愿再多谈。

“感觉就像冥冥中安排好的,她觉醒了我的理想,然后离开人世。”当提及自己决定考研的原因时,他认为并不是简单地思念小嫣或是热爱文学,“任何事物都不是单一的,这两个因素彼此缠绕在一起。”

复杂的原因在他心中根深蒂固,也驱使着他再一次向北大发起冲锋。第一次失败的经历给他浇了一盆冷水,让他明白系统性的复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否则他很难去完成自己心中的执念,而作为一名跨考生,最容易的方法无疑是站到前人的肩膀上。

/ 3 /

二战是在家进行的,吃穿用住并不用自己操心,尽管不喜欢这种氛围,他也没想过要去报班。和很多人一样,他在探索的过程中也吃过很多亏:买过几千块的电子版大礼包,却发现里边全是掺了水的废资料;有偿邀请某“高分学长”讲解真题,结果发现对方水平其实连自己都不如;在一个由考研机构运营的qq群里购买过号称“实时更新”的课程,发到一半就不再发了,后来估计是捞够了钱,干脆连群也解散了。

北大考研班

这些事情让二哥十分恼火,但却只能接受自己吃哑巴亏的现实。后来他决定放弃这种寻找,把有限的复习时间利用到位。他不再纠结于现成的经验成果,而是自己去做笔记外加思维导图,内容非常详细,光是一张张A4纸就写了四个收纳箱那么多。

这种方式让他豁然开朗,学习进度慢下来了,但层次却在稳步提升。大半年下来,从先秦两汉到当代文学,他梳理出了属于自己的脉络,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法论。

“说到语丝,又不得不提林语堂的小品文,提到这个我们一般会说起他的幽默机智,再与鲁迅先生的辛辣讽刺作个对比。很多朋友答题的时候会局限于题型,在横截面上大肆铺陈,但其实研究生本质上还是以‘研究’为特色,很多时候老师更愿意看到的是我们的研究心态,所以更多时候我们要进行纵向上的深度剖析。比如这里,我们就可以在答题时,追溯至公安派、竟陵派,将思维发散开来。”

在某节音频中,二哥不急不徐地说着。事实上,100多个音频里有很多这样启发性的话。

他更希望听众能从他的讲解中逐步掌握自我拆解的能力,因为他认为同为死记硬背,音频视频的效果肯定没有看书好,“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其实都进入过这个误区北大考研班,道理很简单大家都懂,但真正要做到其实也需要一些技巧,这是我希望自己能给到你们的。”

二哥告诉我,他用来讲解的底稿正是那4箱A4纸,有些答案现在回头看还不够完备,他就会再重新写一份比较满意的答案,然后把两份一起分享给大家。目前他的存货只讲完了八分之一,前路还有很长,虽然没有号称“实时更新”,但他并不打算随随便便断更,自己吃过的亏不能有意加给别人。

说到盈利问题,他觉得自己也并不算为爱发电,1000多名粉丝也能给他带来广告费的收入——每个月有好几十块。

我曾经暗暗算过一笔账:假如每位受益的考生都尽力宣传,二哥的社群规模恐怕早已是数以万计甚至更多,与此对应的会是一笔可观的收入。然而事实是,他只有1000出头的粉丝量,qq群的人数也只有不到300人。

在我了解到二哥的经验帖里,所有人说起二哥都只是轻描淡写地提了一句,这与后来他们对他流露出的感激之情不成正比。

“我本来准备在贴吧等地方宣传北大考研班,可他不让,”一位学姐向我解释,“他希望构建的是一个真正有用的社群。”

二哥认为,如果真想达成帮助考生的初衷,当社群人数真正扩大到数以万计时,他是失败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别的原因,例如:在公开平台宣传很可能会混进来一些广告商,或者一些滥竽充数者趁机兜售劣质资料。

经过综合考虑,他认为只有小圈子模式才是最适合的。时至今日,他的粉丝仍是通过熟人带熟人的方式缓慢递增。

由于之前吃亏较多,最开始我对二哥不盈利这件事不乏怀疑,但随着接触了解得深入,渐渐地对他都是钦佩之情。这种钦佩在群里随处可见,大家平时都奉他为“大神”“大佬”,以至于很少有人去探寻他所经历的坎坷。

北大考研班

/ 4 /

今年成绩公布后,二哥破天荒地发了次“灌水”的内容——谈谈考研失利这件事。在这节音频里他公布了自己考研的全过程,“你们很多人都以为我是二战上岸,那年我考了第7,”二哥顿了顿,“但北大只要了6个。”

原来他总共向北大发起过3次冲锋,第3次冲锋相较前两次显得有些缓慢。和之前不一样,此次阻力不是来自于家人朋友,而是来自于他自己。

和第6名只有一分之差,这种戏剧性的结局让他陷入了自我怀疑,这种怀疑非常简单却又极度现实,它普遍存在于很多考研人心中——自己是否要坚持考研?是否适合考研?要不要去找份工作?

“我最终妥协了,因为年纪大了,考虑的因素可能也会多一点。”二哥说。春节后,他在老家青岛本地寻了家银行,担任的是类似文书的职位,这让他感觉十分亲切。

事实上,如果没有这次妥协,也许后来会有“北大二哥”,但绝不会出现这个温馨的小圈子。银行在青岛本地,规模并不大,二哥的本意是在这里先工作一两年,弥补履历上的空白,再借机跳槽去寻找更好的工作。

这家银行的工作氛围很轻松,同事和领导们都比较善解人意,行长是50岁上下的中年人,对年轻人的生活一直表现得比较关切,他觉得二哥在这有些屈才,直觉告诉他这其中另有隐情。

于是他找二哥谈话想了解情况,二哥觉得这种事没什么可隐瞒的,便顺势和盘托出。

“小王啊,我孩子跟你一样大,他也在考研,”行长拍拍他的肩膀,“你们的顾虑我都明白,我这边是很支持你去考研提升的。”

行长认为他这种情况放弃太可惜了,明言要减轻他的工作量,让他在下班回家后能有更多的精力去复习。不仅如此,行长还建议他多出去走动:“你不是学的文学嘛,就该多出去走走,不要闷头学习,我儿子就是不听劝,你不要学他。”

本来,二哥说服自己放弃考研的理由是“以工作为重心,而工作又挤占了太多时间”。心里对北大、对文学仍怀有憧憬的他,其实是以一种类似麻痹自己的心态而妥协。令他没想到的是,行长的出现与支持,否定了所有的借口,他没有理由停止学习。

北大考研班

2017年4月份,他重新拾起书本,之前的打击仿佛烟消云散。严格来说,这还是第一次有人发自内心地支持他。

“真的算是遇到贵人了,所以我建议大家选工作也要慎重,因为如果你还想考的话,工作和学习之间一定要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贵人”行长的出现赋予了二哥实现良性循环的机会,也是这次经历启发了他去为其他考生做点事情。

他真切地感受到了帮助与理解的重要性,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也更加深信不疑。后来在录制音频时,他一直坚持贯彻这个原则,这也是“自身经验”那一栏目的由来。

/ 5 /

北大考研班

2017年8月,最为紧张的一段时间,二哥却着手录制喜马拉雅课程,给人讲解的同时也能巩固自身,他喜欢这种利人利己的感觉。从最开始音频课程无人问津,到考试前一段时间已经初具粉丝规模。所有人对二哥的评价都很高,但这并不能使他满意。

“我还没有打破大家的旧观念,我喜马拉雅课程下边的评论,最多也只有两三条,他们更多地还是当成知识点死记硬背,少了交流碰撞也就不能产生思维的火花。”这点曾让他十分沮丧。

有些人会和我一样通过私信和他交流,他将这些人与评论下面的一起拉进qq群,希望通过建立社群来营造交流的氛围。这个想法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实现,很多考生对社群的印象仍停留在过去,认为只是借以买卖资料的平台。相应地,群里刷屏的各种消息都是“求出资料”“出资料”。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北大考研班,二哥每天都会在群里抛出一两个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他在复习时琢磨的,其中部分问题甚至是比较老旧、已成定论的,他坚持从新的角度去给出自己的答案,这在有些考生看来有点“离经叛道”。

最终的结果是,越来越多的群友给出自己的答案,众口难调所引起的争论也随之开启,而这正是学术氛围必不可少的条件。

他终于成功了,群里的成员活跃了起来。到后来,每天都会有10个以上的问题被抛出,继而引发出一系列的讨论,有些新人的问题甚至让他也受益匪浅。

“当时有人问了个文论的题,我花了一天的时间去找资料印证,后来考试时居然考到了。”这或许就是上天给他的回馈,2018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他进入复试并成功上岸。

/ 6 /

群里很多第一批听友都获益匪浅,之后以他们为核心圈子渐渐地扩大了。

张学姐就是因此遇见的二哥,2018年是她考研的最后一年,按照通俗的说法,这一年是她的“四战”,本该最煎熬的阶段却因遇到了二哥而有所改变。

每天睡前和用餐时间,她都会戴上耳机,在二哥介绍的方法论的基础上她还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方法,从此渐入佳境,最后以第一名的总成绩成功入学。

二哥帮助了一个群的考生,但他影响到的却远不止这200多人。群友白露在考上研究生后开始模仿二哥,她也建立了一个互帮互助的群。张学姐则不算绝对无私,她开设了个人公众号,并且办起了自己的视频直播课,没有人对此提出异议,相较于她丰富的经验与优异的成绩,200块钱的总价格显得不值一提。另有学长出售自己几年来整理的笔记,电子版,一份15元,质量却比3000元的“大礼包”好上太多。

我问二哥还准备坚持多久,他说就先做着,大概以后成家了还会利用下班时间来做这件事。

-END-

-写 作 之 星-

作者 | 野望

配图 |《天气好的话,我会去找你》剧照

- 新 书 推 荐 -

北大考研班

↑ 戳图购买~

美丽“行者”易懿伤后十年剖心之作

暖伤故事集《不期而遇,不告而别》姐妹篇

/愿你我阅遍山河,仍然热爱生活,觉得人生值得/

故事创造营2020:

“百万作家养成计划”创意写作培训课

详情请戳下图:

北大考研班

想听免费先导课的朋友请查看菜单栏“创造营”

找到学员群通道入营——

北大考研班

About us

Copyright © 跨考考研 - 跨考考研这个机构怎么样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京ICP备18012533号-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