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专业考研培训 > 00后“整顿”职场?有人不开心就裸辞,也有人凌晨打卡下班

00后“整顿”职场?有人不开心就裸辞,也有人凌晨打卡下班

2022-07-26 作者:gong2022




同事凌晨微信群里打卡下班,让第一天上班的“00后”震惊

今年三月的一天凌晨上班后考研,杨羊还在睡梦里,00年出生的她正期待着进入新公司的第一天。而这时,她的新同事们正在公司行政群里下班打卡。

02:12,02:30,04:10,04:28,05:00,杨羊被同事们在群里发消息打卡下班这件事“震惊”了。

今年3月,毕业于广州白云学院地产设计专业的杨羊在面试时,因认同公司老板的设计理念和发展规划欣然接受了这份工作。热爱设计行业的她,很快也成了凌晨下班打卡队伍的一员。因为工作任务繁重,她说自己几乎一周五天都要加班,如果遇上临时安排下来的紧急项目,她和同事们甚至需要通宵工作。

在上一家设计公司工作时,喜欢玩剧本杀的杨羊几乎每天下班都会去玩上几局,但自从来到这家公司,她再没去过剧本杀剧场。她自嘲自己没能成功“整顿”职场、是被“驯服”的那个。而与她一同入职的另一个“00后”在被领导约谈后,从最开始拒绝加班,到后来也不得不屈服。

但一次项目的通宵加班,让杨羊彻底“崩溃”。那一天,身体已经有些不舒服的她被安排去配合一个项目工作,当晚加班到近10点,杨羊做完了她那部分的工作,但是等老板抽出时间来看方案时已接近12点,随后又提出了各种修改方案。杨羊继续与同事们加班到了3点,她终于顶不住了,找了一个没人的角落与朋友在微信上哭着吐槽,“消化完了(情绪)之后,还是要把图画完”。那次的经历让杨羊下定了决心,在入职2个月之后她选择了裸辞。

公司里一个女生的经历让杨羊印象颇深。一个颇受老板看重的女员工提出辞职,原因是完全没有个人时间谈恋爱,她快30岁、“到了要结婚的年纪”。后来老板挽留了她,并且开会决定将“大小周”休息调整为双休,但每天的上班时间提前,最终那个同事还是留了下来。“但是周末有事还是要能联系到你,还是要回来加班。”

因加班这件事影响自己职业选择的“00后”,不止杨羊一个人。这个夏天,21岁的深圳人刘其将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回到自己高中母校所在的教育集团,成为一名数学老师。

刘其放弃当码农选择当老师,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担心遇到类似杨羊的这种极端情况。周围同学中流行着一个词“社畜”,“要你24小时待命”,这种工作时间的安排让他很难接受。他觉得,这样会让他成为一个每天只知道工作,而没有时间生活的“一个类似机器的存在”。相比起程序员,刘其觉得教师行业更能免于突如其来的加班,也更能规划自己的工作与生活。

而让刘其更反感的是“一种无意义的加班或内卷”。他有一个在代码工程师岗位实习的同学,下班打卡后如果周围的人不走也不敢走。“你第一个走就显得你很想快点下班一样,假如这时候你第一个走的,人家可能就会说一句,‘你怎么躺平啦?’”

“00后”写推文后名字未被列入作者栏上班后考研,反馈无果后选择离职

刘其并不反对加班。他觉得,如果自己很喜欢这个公司,也觉得老板“人很nice”,基于热爱他其实愿意去加班。“这跟老板要求我必须下班后随时保持通话畅通,然后半夜加急给我发个电报强制要求我去做,这两种心态是不一样的。”他直言,如果真的遇到后面这种情况,他可能会假装手机没电,然后第二天再跟老板说“不好意思,我睡着了”。

杨羊与刘其持同样的观点。她觉得“00后”在与人相处时比较讲究“人情味”:如果一个设计师认真带她学习成长,她在对方需要帮忙或者有个项目需要加班时,只要自己不忙,都会主动去问问是否需要帮忙。而如果对方态度不好,对她颐指气使地要求她周末加班,她会直接了当地说“我不干”。“如果你对我不礼貌、不尊重,那我为什么要尊重你?”

这种对于尊重平等的工作氛围的追求,也是“00后”在职场中更直接地表达主体意识的另一种体现。

去年12月,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大四学生李君,在学校招聘会上成功通过一家大型国企子公司的面试并开始实习。但就在今年5月春招即将进入尾声时,22岁的他选择放弃这个平台不错的工作,裸辞重新寻找机会。

李君离开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觉得自己没有被尊重。他回忆,自己第一天上班时写了一篇推文,当天下午推送出来后,小组领导也把推文发给了老板。“但是他完全就没有提到是我写的,作者栏里也没有提到我。”对方说推文里的东西他要帮着改上班后考研,但李君认为其实他“只加了一些图片”,“然后他说因为我是实习生,拿东西去发别人不认可”。

这让李君很生气,后来他所在的团队3人与老板开会时,直接公开讲了这件事。“老板就说‘实习生多吃点苦,没事的’。”他说自己听到这句话,当场就想要离职,但考虑到简历上有一家国企平台的价值,他暂时忍住了。而随着后续团队领导调整、工作安排存在问题,李君也就顺势离开。

多位“00后”工作态度获职场前辈认可,有人觉得他们在捅破职场不良风气的“窗户纸”

上班后考研

“00后”在职场中体现出的与众不同的主体意识,并没有让职场“前辈”们对他们的工作态度予以否认。

今年31岁的华雨此前在一家大型日化企业电商部门担任二级主管,近期他正准备入职深圳的一家创业公司担任部门经理。今年年初,他的团队中入职了一位来自广东某院校、出生于2001年的实习生。

工作中,这个年轻人表现出来的成熟稳重让他印象深刻。在华雨看来,团队这位“00后”与职场前辈最大的不同是比较积极,“你指导他会很虚心地接受,如果他有自己的想法也会积极说出来”。

对于此前“00后整顿职场”的话题,华雨觉得这实际上是社交平台上的一些人将个别“00后”比较极端的反应放大了,而他们中的大多数可能并不是这样的。但他同时认为,性格相对张扬的“00后”,可能也为一些现实原因不敢对职场内不良风气提出异议的“90后”、“95后”捅破了这层窗户纸。

在深圳一家大型金融企业子公司从事运营工作的林柠出生于1994年,她与此前团队里的一个“00后”年纪相差不太大。这个来自浙江大学的“00后”实习生在学校里自学了炒股,在林柠看来是个“学霸”,她跟社交平台上的那些“00后”完全是两类人:“她是非常刻苦的孩子,对工作也很认真,不懂的就去问。”

林柠记得,有一次一位新同事写的一篇文章即将推送,实习生看过内容后主动通过微信向她建议暂时不要发。后来,这位实习生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修改,“确实在语言和逻辑上更好”。

1990年出生的陈莉已经在某国企人力资源部工作了9年,她明显感觉到今年的就业形势让更多毕业生选择进入她所在的企业。对于“00后整顿职场”这一话题,陈莉也有所关注。她觉得,这更多与企业本身的氛围和管理水平相关。她说,在有些中小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不规范,没有建立健全的制度,没有做到对劳动者该有的保护”,于是自然形成了“00后整顿职场”的现象。

不过,她也观察到,相比于“80后”、“90后”,“00后”的职场新人更关心自我。作为在物质充沛的环境下成长的一代,“00后”不再有温饱的后顾之忧,“实现自我价值,做自己想做的事”,也成为了在求职过程中年轻一代最看重的因素。

虽然与前辈们“需求不同”,陈莉同样认可“00后”在职场上的努力。“大家都很积极,也没有说是不愿意加班。”在她看来,“00后”加班同样是为了完成工作提升自我,在此之外不必要进行无意义的加班。“从我HR的角度来看,如果大家都是在那磨洋工,就是为了表现说我加班了,那没有意义。”

暂时还没有很大经济压力,“00后”更敢于在追求理想的路上进行一些冒险与尝试

在李君看来,除了陈莉提到的在成长过程中相对较好的物质条件,“00后”与其他职场“前辈”另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他们暂时还没有很大经济压力。这一点,除了让“00后”的主体意识在职场中得到了更为直接的表达,还让不少像李君这样的“00后”更敢于在追求理想的路上进行一些冒险与尝试。

“只需要满足自己的基本生活就行了”,而且他的父母在珠海经营着餐饮原料生意,在华东、西南分别有自己的仓库和工厂,还时常会给他一些经济上的帮助。

成为一名独立的策展经理人,这是李君的理想。为此,裸辞后的他从5月起累计投出了400多份简历,参加了40余次面试,最终李君在获得的6个offer里,选择了最符合自己未来发展方向的一家广告公司。在这家公司里,他将学习为艺术展、时装周、嘉年华等活动策划方案并推动落地执行。

其实,李君对这些类似的工作并不陌生。爱好朋克音乐的他曾和同学一起,在一些校外的音乐俱乐部里组织策划过多次音乐活动,他们会自己去与商家谈分成,“人数规模大概50、60人,门票一般80左右”。他期待着,通过在这家公司的学习和积累,未来自己能够开设一间属于自己的工作室,独立策划展览和活动。

28岁,是李君给自己定下的实现理想的时限。他觉得在这个时间点之前上班后考研,自己要在深圳成功策划一场千人以上的音乐节或者是存款达到70万元——“在行业内做出成果,最具体的表现就是存款”。如果不能实现,他可能就会回到家乡珠海找一份公务员的工作,这也是父母一直给他的建议。

“毕业出来22岁,有几年时间可以去拼搏。就算失败了,在这个年龄之前重新来过都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当过了28岁,到时候结婚、生小孩,就没有机会再重新来过了。”

不过并非所有人都热衷于冒险,深圳人王琳的理想就显得寻常、稳定得多。从初中起,王琳就梦想成为有一天能站上讲台。高三获得保送机会时,她按照自己的想法选择了华中师范大学英语师范专业。在毕业季经过西安、广州的求职失败后,22岁的她最终在深圳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而且结果非常圆满:喜欢稳定的她,回到初中母校担任英语教师,这也满足了父母希望她能回深工作的愿望。

上班后考研

王琳觉得自己能成功找到专业对口、兴趣对口工作的原因,是她早就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所以一直在向这个目标努力。“大学四年做的每个决定都是为了这个结果,参加的每个比赛、参加的每个实习。”除此之外,能从几乎全是硕士生的面试者中脱颖而出,王琳也清楚,未来能稳定地留在深圳这一点为她加分不少。

今年高校毕业生超千万,“00后”们面临现实考量

相比于王琳,想要成为一名教师的想法在刘其心中出现得稍晚一些。在他大一参加校园职业生涯规划会后,教书育人成为了他的理想职业之一。“我是不太喜欢码农工作的感觉。感觉可能跟人的交流会比较少,满足感也比较低。”在他看来,教师一类需要从业者“能说会道的岗位”更有吸引力。

除此之外,今年就业形势的多变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让这个土生土长的深圳年轻人倾向于选择稳定一点的工作。对于他而言,一份工作能满足自己的基本生存是第一位的。 “一份我非常感兴趣但满足不了我温饱的工作,以及一个满足得了我温饱但并不是我感兴趣的工作,我还是会选择后者。”虽然在招聘期间也投过其他简历,但刘其只参加过这个教师岗位的面试,对母校的熟悉让他相信这个教育集团下的学校不会差。

求职时同样考虑现实情况的还有张月,这与她同专业同学李君的裸辞选择形成了鲜明对比。企业在面对市场环境冲击时“存活的几率比较高”,是张月挑选企业时首先评估的要素,“免得还没熬过实习,公司突然就没了”。

去年12月秋招期间,张月在学校内的招聘会上投出了7、8份简历之后,面试通过了一家实体零售公司的商务拓展岗位。实习期间薪资4千多元,但公司提供宿舍,转正后工资6千多,“工作内容、待遇比较符合自己的预期”,她后续就没有再额外去投简历。

在今年1月正式进入公司实习后,来自茂名、想要留在深圳工作的张月更加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虽然现在的工资并不算多,每月开销加上平常还会寄给父母一些钱,张月自己剩不了多少,但身在零售行业让她对市场的变化更加敏感,加上室友们找工作的情况也并不理想,“她们的工作发展前景和待遇可能还没我的好”,让她觉得在这段时间放弃现有的这份工作,寻求其他机会不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

张月的担心不无道理。据教育部统计,2022届中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这也是中国年度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千万。而国家统计局近3个月公布的数据显示,第二季度16-24岁城镇青年调查失业率分别达18.2%、18.4%和19.3%,一再创造2018年有此项统计数据以来的新高。

报告显示今年逾五成毕业生更倾向于选择稳定的工作,专家认为没必要过度标签化“00后”

多家招聘平台和研究机构也都对今年超千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发布了报告。

58同城、赶集直招发布的《2022年毕业季调研分析报告》显示,受疫情影响,51%的毕业生倾向于选择更加稳定的工作,39%的毕业生可以接受相对较低的薪资。BOSS直聘研究院发布的《00后群体就业选择偏好调研报告》显示,求职时,相比于“90后”、“85后”,“00后”更关注个人成长和兴趣匹配,超过50%的“00后”希望职业与兴趣相符,而他们对金钱回报的重视程度相对下降。

智联招聘发布的《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2022届毕业生期望月薪6295元,比去年下降约6%。数据还显示,2022届高校毕业生中,选择单位就业比例相比去年下降6个百分点,而自由职业(18.6%)、慢就业(15.9%)的比例均较去年提高3个百分点。而从毕业生签约的单位性质看,民企、国企共吸纳6成以上毕业生就业,但与去年相比比例分别下降12个、5个百分点,而国家机关(10.6%)、事业单位(7.6%)的比例分别上升6个、4个百分点。灵活的就业选择和稳定的体制内工作比例上升,似乎意味着毕业生们的就业选择有两极分化的趋势。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就业形势下,“00后整顿职场”的话题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在专家看来情有可原。21世纪教育研究院南方中心主任臧敦建把“00后整顿职场”看成是“职场上的双减”。他提到,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整个社会的压力越来越大,年轻人“整顿职场”其实是一种反抗,以寻求更好的外部环境。

臧敦建看来,“00后整顿职场”其实并非坏事,这是他们的主体意识在职场中的表达。“目前,无论社会产业也好,经济环境也好,其实都在去中心化,一些职业规范也在慢慢瓦解,这就是整个社会的趋势”。与此同时,这个社会其实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一些公司形态发生变化,在家办公、远程协同、甚至是做四休三的探索,“变化的不仅是职场上的人,整个世界都在发生变化”。

但同时,臧敦建也认为,没必要把00后过度标签化,“我们每代人都会被贴上一些标签,曾经80后是‘废掉的一代’,90后又被说是上班摸鱼,其实都是放大了个别现象,用一些传播性强的语言形成舆论”。对这些初入职场的新人来说,初生牛犊不怕虎,一身锐气,“其实是每代人都会有的情况,不止是00后”。

臧敦建还提出,随着职场人的主体意识加强,其实也能推进就业环境的改善,“这其实对职场人的法律权益保障是有益的,这代年轻人的自我意识、法律意识都更强,也更懂得保护自己的权益”。

(注:应受访者要求,杨羊、林其、李君、华雨、林柠、陈莉、王琳、张月均为化名)

采写:南都记者 焦明梁 吴灵珊 实习生 王康妮

Copyright © 跨考考研 - 跨考考研这个机构怎么样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京ICP备18012533号-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