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跨考考研机构 >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考研经验分享_论文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考研经验分享_论文

2023-04-05 作者:gong2022






原标题: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考研经验分享


大家好,我是念完,报考了同济环境设计专业全日制研究生,初试378(英语72、政治72、史论94、快题140)专业排名第一,复试283.01,总分782.30 排名第七。想写些什么记录一下这长达一年半的考研历程,希望我的经历能给大家带来点启发。最终录取名单还没出来,我…应该不会被打脸叭



我本科是某双非普通一本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设计学科实力...没啥实力。本科过得比较没心没肺,没有科研项目,没有论文,没有重大奖项,绩点排名中上等。虽然是艺术生,但是考研之前没学过马克笔手绘,因为艺考的时候被马克笔深深打击过,所以本科也没再尝试。史论有一定的基础,但是没有刻意记忆过。我对古典建筑和园林比较感兴趣,本科期间看了不少这方面的书。英语四六级都是压线过的。

总之就是没有优势科目,也没有什么加分项,凭着一身孤胆走上了奔向同济的道路。



(一)决定考研: 我大二就决定要考研,但是一直停留在认知上,没有什么行动。

(二)择校: 大三上学期,别人都在选学校的时候我就认定了同济,即使后来知道2018年环境设计只录了保研的、2019年只考上一个,震惊之余也没有考虑过其他学校。其实当时我并不了解同济要考什么,设创想收什么样的学生,只是出于对学校的喜欢,而我的个性是一旦认定了就不会过多的纠结。择校虽然有些冲动,但并不是盲目的,我考虑了以下几个问题:

1.我不想留在本省,未来更想在南方的城市发展

2.同济的专业实力很强,且其教学方式和学院氛围是我比较喜欢的

3.我能否适应这样的学习强度

4.是否能承受考研失败,如果失败了会怎样选择

想清楚这些问题之后是2018.11.13,我关注了同济官博和设创官微,开始搜集资料准备考试

建议:

1.同济留给考研的名额越来越少,努力保研吧!考研太南了。

2.我的单一择校经验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择校一定要慎重,选择适合自己的。

(三)前期准备:

1.查找院校资料

学院和专业信息主要从官网和一些考研公众号获取,另外我在知乎、微博和b站上关注了许多学院的学生,在他们的分享中我能以学生的视角去感受设创的生活,这些信息对我来说起到了激励的作用。

研究方向和课题:官网&公众号

(所有的公众号会在最后做一个总结,这里就不说啦。)设创官网上明确指出了学院研究的三大领域,这三大领域是各科考察的核心。我找了环境设计的研究生导师和其他专业我比较喜欢的导师论文,把这些论文整理出思维导图,然后去查论文中所有我不知道的东西。这项工作有人会在考研后期做,但是我觉得早点做完可以帮助你明确复习的方向,而且工作量有点大,后期可能比较耽误时间。

为什么要做这些事呢?

第一:自命题学校考啥跟他现在研究的东西有很大关系,这点不必多说。

第二:思维导图的逻辑就是答史论大题的模板,导师的论文逻辑性真的很强,如何提出想法,如何举例分析,如何总结。特别是娄院长的论文,每看一篇就会觉得,环境设计还能这样!!环境设计太伟大了!设计简直是人类之光!!!考完研变成娄院长粉丝…

第三:同济的设计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他们的论文描绘了大量未来设计教育的蓝图,这种蓝图是理想化的,但是的的确确能给我一些鼓励,看完我会更想去这个学校,会觉得设计师对社会有很大的责任。

建议:

国创研一不分导师,所以看论文不要太功利,多了解不同专业的导师及其研究方向。

论文不要看过就完了,要做笔记划重点,后期做史论大题还可以拿出来反复看。

2.录取情况

初试成绩分专业排名,复试和总分分学院排名,上海国际设计创新学院和设计创意学院是分开排名的。报考的时候要看清自己的专业在哪个学院。国创今年录取不超过22人,实际通过复试19人,最终录取结果还得继续等待。





快题:

关于快题怎么画我就不说了,说说我是怎么备考的。1月在上海学手绘基础,最后一天考试才画了我的第一套快题,之后也只是偶尔练练线条和植物,没有画过完整的快题。

史论:

同济没给参考书,我在一些机构给的书单中选择了比较重要的,买了实体书,其他的则找了电子版,前前后后大概买了二十多本,写到最后会列出来我看的书。1月看的第一本书就是《新兴实践》,这本书是2012年一个国际会议的总结,十年过去了,书的内容仍然具有时代意义和前瞻性。这本书是双语,他的翻译总让我有种自己读懂了的感觉,怎么形容呢...又浅显又晦涩?我是先看的英文,2-3天看一篇。第一遍没有做笔记,只整理出了专业词汇

英语:

我英语不太好,一直不喜欢记单词。从2月到12月只能逼着自己每天记单词,1月在用《恋练有词》,但是我看不下去,它太厚总会自己翻页。



2-6月学校还有很多课,所以复习也是断断续续的,以史论和英语为主。

史论:

1月学姐送了我一本关于可持续的书—丹尼尔戈尔曼《情商5》

2月开始看《新兴实践》的中文,边看边做笔记、查资料,大概一个星期一篇。同时在看何人可的《工业设计史》,这是一本精简的、能快速掌握的设计史。看的时候整理出了时间线。

3月—4月看了王受之的《世界现代设计史》,书里有很多细节知识点可以作为补充,尤其是平面设计的部分,何人可书里没有讲到。他还有一本《世界平面设计史》,时间够的话可以看看。

4—5月看了唐纳德诺曼的《设计心理学1-4》和威廉麦克唐纳《从摇篮到摇篮》,分别讲了情感化设计和可持续设计,书里提到的理论和研究可以作为史论大题的素材。

6月看了一些中国古代设计类的书籍:《中国建筑史》梁思成、《天工开物:古代工艺美术》、《园冶》计成、《中国工艺美术史》张夫也,并把关于中国古代的知识点都整理在了一起。一直以为同济很少考中国古代的东西,所以这些东西一直没有更新。在图书馆借了介绍普利茨克奖得主的书,也做了整理。

总结:史论一直到考研中期就是在不断地看书、看书、看书。没有给参考书就要尽可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建议:

1.关于看书要不要做笔记,我的建议是做。下面列出我的观点,自己掂量吧:

2.关于手写笔记还是ipad,我是纯手写。因为网课看久了眼睛疼,纸质缓缓眼睛。用电子产品容易走神的还是自觉手写吧

英语:

1.单词:还在用恋练有词,记单词速度缓慢。我室友喜欢写题记单词,推荐我买考研的同步学练测,但是我依然做不下去...

百词斩打卡,每天50个。

2.阅读:开始做阅读和完型的习题了。每天一篇完型、一篇阅读a、一篇阅读b,然后把不认识的单词写在小本本上。

考前看经验帖说阅读要分析句子,于是买了何凯文的长难句解密,但是就翻了一遍,因为我在做阅读的时候发现大概都能看懂,考试也没有时间分析句子成分。

睡前会在经济学人和china daily上看一些文章。



快题:

第二次去上海学手绘,在老师的指导下画了大概五套完整的快题,了解快题的思路和风格。建议考什么学校就找针对那个学校的机构。

史论:

前半个月报了设计史的课,在原有的笔记上做了补充。

后半个月没有时间看书,就在去上海的高铁上看了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这本书没有什么可考的点,但是可以增加对专业的理解。



快题:

回到武汉之后,每周都会在2-3个不想看书的晚上回宿舍,一边在喜马拉雅里听百家讲坛一边画手绘。现在回想,我是把手绘时间当成放松娱乐的时间了。我会平均每两周拟定一个题目,先在各种网站上搜索相关案例,画下好的想法、空间分割、形态形成过程和有意思的分析图,再画完整的快题。

史论:

继续看书:《ideo设计改变一切》《中国建筑史》《设计艺术史》《外国现代设计史》《西方工艺美术史》

开始背设计历史的基础知识,主要背的是何人可的书。设计历史在同济史论里是最容易拿分的部分,一定要背得滚瓜烂熟。

英语:

在黄皮书里发现一本真题词汇,是按字母表顺序排列的,觉得这本比较适合我。

集中记忆大量的单词时总会记住后面忘了前面,我习惯首先划掉已经记住的单词,再用不同的标记区分当场记住的和没有记住的,第二天重复前一天没有记住的单词。多次重复能帮助记忆。

8月做了2015年的英语一真题,对完答案50分,然后害怕地去背单词了。

政治:

开始自学,对没错我8月份在妄想自学政治,千万不要学我!

政治基础大家都差不多,在这个科目上没必要浪费太多时间。不要试图自己学,网上考研政治的老师很多,找一个自己喜欢的老师跟着学就很ok了。

快题:

10月心态不稳,有点焦虑。每周大概有四天晚上回宿舍画快题。有天晚上真的心态炸裂,给我妈打了个电话,没有聊考研的事,只是听她讲讲家里的事就缓解很多了。

史论:

仍然在看书:《设计在人人设计的时代》《为真实的世界设计》这两本是老师推荐的书,第一本绝对是超级重点,考研期间看了六七遍吧。《走向新建筑》《负建筑》《在设计中行走》这些没什么考点,主要是提升修养。《现代设计史》大卫瑞兹曼

9月份找了各个学校历年的史论大题,把同一类型的题目放在一起做答题练习,并开始背设计史之外的知识点。

英语:

9月到10月每周做两份真题,写完了十几年的真题,只留了最近三年的。不做真题的时候就仍然每天一篇完型、一篇阅读a、一篇阅读b

这个时候我已经记了4-5遍真题词汇了。会发现a-d开头的单词很熟,后面的不熟,就开始倒着背。

政治:

我是从九月开始正式复习政治的,全程都是考研的课+考研的题。十月中旬才把考研的强化课看完,开始背选择题知识点。



快题:

11月时间很紧张,而且前期积累了很多案例,所以开始计时画快题。最快的时候三个小时还没上完色。

史论:

10月-11月在知乎上找了很多交互、服务、工业、可持续的问题。加上前面的一起背

英语:

11月的时候买的题都做完了,有20多天没有写完整的卷子,只是在看之前写的真题。然后又买了预测卷。现在回想起来,这种长时间断题的状态很容易就失了手感



快题:

12月就画了两套快题。有一套好像还没上完色。当时心态很平静,想着画不画得完就看发挥了

史论:

没再补充新的问题了,把之前的笔记和设计史基础拿出来反复看。记了很多案例又重温了导师论文和同济出版的几本书。



(一)备考

在我看来,无论备考什么,最重要的一点是清醒的自我认知。考研与高考不同,没有模考参照,不会有人督促你,甚至心态爆炸也怕打扰到别人。

自我认知一是指知道自己当下的进度并能适时调整,二是了解自己的状态,是自我感动式的复习还是真正脚踏实地。三是对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有合理的预估。

何为清醒?即从个人的局限中跳脱出来审视自己。审视-批判-改变-再审视,这种解剖般的反思是痛苦的,却是我考研这一年保持清醒认知的精神支撑。

(二)快题

1.同济快题重思路,重创意。手绘只是你向老师表达思路和想法的工具,好的手绘能力能够帮助你更好的表达。当时觉得自己手绘能力一般,所以开始有意识的收集设计案例中的思路和自己平时的想法。

2.画面风格上,环境设计快题更适合高级灰和轻透的颜色。由于涉及到平面、立面、轴测等规范图,很容易形成自己的排版规律。虽然与其他专业相比几乎没有太强的视觉冲击力,但是不用太担心,因为高级灰真的很养眼啊...

3.文字可视化能增加画面表现力。快题中不应该出现大量的文字,设计说明、大小标题和必要的说明就够了。可以利用icon,尽量简洁。

4.现在大部分案例是电脑制图,有些分析图用手绘表现不出效果或者太费时间,这样的案例就不适合画在快题里。平时画下的案例最好放在一起,一定要时常拿出来看看!

5.快题也是设计,考试中没有给你前期调研的机会,所以要靠积累。平时练习的时候可以多搜索,记录下你发现的问题、痛点和机会点。最好是写下来,因为在考研状态下很容易忘记。

6.关注时事热点中的问题。结合同济设计理念去发现当下时事热点中存在的设计问题和可以改进的地方,因为这些问题往往也是同济关注的。比如说面对此次疫情,同济研发了“新风睡袋”,这就是一种疫情之下的解决方案。

7.设创官网上关于环境设计的介绍是这样的:“环境设计致力于运用整体的、以人为本的以及可持续的方式来创造和促成一种可持续的‘生活-环境生态系统’,包括人和环境交互过程中的体验、交流和空间...”以上划出的关键词是在快题中需要体现出来的。

我的理解:

整体是指环境设计不只包括空间营造,还需要考虑人在其中的体验和交流,所以我的快题中会有空间中的体验或服务流程;

以人为本在快题中主要表现为关注使用者的需求以及使用或体验情景,可以设计persona和storyboard来表现;

可持续不仅是指环境可持续,几块太阳能板是不够的,在某些题目中还需要考虑空间未来发展和商业的可持续。

(三)史论

1.同济的史论没有给参考书,所以需要尽可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考研之前看好多经验帖说卸载各种软件,我觉得在应试考试中,这些软件可以很高效地帮助我们增加知识储备。当然这些零碎的知识只能应付笔试,如果对某一领域很感兴趣还是看书吧。

2.题目来源于学院。总结历年的史论真题可以发现,同济考察的不仅是设计史,很多题目都来源于学院本身。比如:同济想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设创出了什么新书,学院做了什么项目,项目背后的设计理论等。这些信息可以从设创公众号的推送中获取(u1s1 设创公众号做的真的很好)。

3.多记案例。史论给了14页纸的答题卡,选择填空最多半页,其他全都留给大题。每个大题都像一篇论文,需要用具体的设计案例论证你的观点。有些案例包含多个设计原理和理论,这些百搭案例可以多记一些。另外,适当记一些反例进行对比分析。

4.在答题中体现出你是学院需要的人才。比如新兴实践中提到“t型人才”,你就得体现出你不仅专业扎实,还有整合其他专业知识的能力。比如同济研究“可持续设计”、“人本设计”和“开放设计”,你就得在这些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5.有自己的想法。在我看来,同济需要的是能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自己想法的学生,而不是盲目的认同。

(四)一些教训

1.中国古代的著作。一直觉得同济比较关注当下前沿的设计,加上考前要记的东西太多就忘了看中国古代的著作,结果今年填空题考了好多。

2.根据分值分配时间。我是将简答题和论述题同等看待来作答的,简答题第一题刚好是背过的,所以写了很多,导致最后一题答得不是太好。

3.史论3个小时写下来手真的很酸,最好选支舒服的笔。我室友考东南大学连写两场史论,手上磨出的印子两天没消。

4.考研前看学长的经验帖,说他每天都会在纸上写下当天要完成的任务。我个人没有写下每天待办项目的

习惯,但是我会在脑子里计划每天要做的事。重点不是列不列list,而是能不能高效利用时间,能不能在走神的时候即使将自己拉回来。

(五)公众号和书

1.公众号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同济研招

desislabtj

设创学生平台

智能大数据可视化实验室

同创社conovationhub

字面意思x

谷德设计网

abbs

艺术设计考研理论

未来预想图

哈佛商业评论

商业周刊中文版

艺术新闻中文版

美国室内设计中文版

日本设计小站

ixdc

bidl

佐藤大nendo设计

好奇心日报

第一财经

卷宗wallpaper

bddwatch

vision机器视觉展

交互设计学堂

晤辽

cardesignpics

2.书

设计史:

《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

《世界平面设计史》王受之

《工业设计史》何人可

《中国建筑史》梁思成

《设计艺术史》周锐 / 范圣玺 / 吴端

《外国现代设计史》张夫也

《西方工艺美术史》张夫也

《中国工艺美术史》张夫也

《天工开物:古代工艺美术》尚刚

《中国工艺美术史新编》尚刚

《中国设计史》陈瑞林

《现代设计史》大卫瑞兹曼

同济相关:

《新兴实践:设计的专业、价值与途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设计,在人人设计的时代》ezio manzini

《为真实的世界设计》维克多巴巴奈克

《翻转极限:生态文明的觉醒之路》同济大学出版社

《开放营造:为弹性城市而设计》娄永琪 方晓风

《新经济的召唤:设计明日世界》约翰·萨卡拉

其他书目:

《设计心理学》唐纳德a诺曼

《ideo设计改变一切》tim brown

《用户体验要素::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jesse james garrett

《代尔夫特设计指南》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工业设计工程学院

《第三种创新:设计驱动式创新如何缔造新的竞争法则》roberto verganti

《从摇篮到摇篮:循环经济设计之探索》威廉·麦克唐纳

《向拉斯维加斯学习》文丘里

《建筑的复杂性的矛盾性》文丘里

《走向新建筑》勒柯布西耶

《负建筑》隈研吾

《设计中的设计》原研哉

《在设计中行走》田中一光

《设计的觉醒》田中一光

《运动中的视觉》莫霍利-纳吉

《寂静的春天》rachel carson

《情商5,影响你一生的生态商》daniel goleman

《研究是一门艺术》韦恩c布斯,新华出版社



大一的时候在图书馆看见学长学姐留下的一句话:“考研是一场苦行僧般的修行。”其实是否苦只取决于你的心态。既然能苦中作乐为什么要让自己陷入辛苦的自我感动中呢?520的晚上看同济的校庆晚会,越发觉得同济是个很好的平台,而努力奔向同济的过程会让你变得更优秀。希望大家都能考上自己的梦校,加油鸭!

有任何考研保研的问题都可以添加外星人学姐微信:waixingren2021

?

??

关注我们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Copyright © 跨考考研 - 跨考考研这个机构怎么样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京ICP备18012533号-145